简云斋闲谈丨史海循“梦”之二:中国古人解梦的方法

2020-03-29

史海循“梦”之二

——中国古人解梦的方法


    接续:简云斋闲谈丨史海循“梦”之一:中国古人对“梦”的探寻


做梦有日常生活的情景,但更多的是千奇百怪的景象和事件。梦中的景象和事件对现实事件有哪些预示作用,这就是解梦的工作。古代的各种解梦书告诉人们的不外乎就是有什么样的梦象,将预兆什么样的事变;哪些梦象是好兆头,哪些梦象是坏兆头。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内容。

直解法及爱打赤脚的宋仁宗

在北美洲东南部的山林里生活着印第安人的一支——切偌基人(Cherokees)。切诺基人最为人熟知的是以这个部落命名的切诺基汽车。切偌基人对做梦有一个奇特的看法,那就是梦中发生的事件都被认为是真实的。如果一个人在梦中被蛇咬伤,那就被认为该人真的被蛇咬伤,梦醒以后要接受蛇咬的治疗。如果把这种对梦的看法应用于解梦,那就是解梦中的“直解法”。

直解法是认为梦中发生的事情直接预示现实中会发生的事情的一种解梦方法。这种方法在人类社会早期应用最多。

公元前11世纪中期,主要活动在现陕西境内的周人力量逐步强大,想推翻定都于现河南境内的殷商王朝的统治。周人当时的首领周武王在兴师讨伐商纣王前用蓍草占卦,得到的是凶兆;又用乌龟壳牛肩骨占卜,得到的也是凶兆。将士疑惑,军心动摇,面对这种情况,老将姜太公说:“没理由相信这些烂草茎破骨头!”这时周武王说自己做了梦,梦见三神告诉他,上天让商纣王沉溺酒色,三神会帮助武王大获全胜。这就是梦在政治中的运用。当然后来周武王率军确实战胜了商纣王。

后代运用直梦法的例子也有一些,按传说宋仁宗的出生无疑就是直梦法的结果。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以宽容仁爱著称。他的宽容仁爱大概是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突出的,以至于他死之后北方辽国的领导人和老百姓都跟着哭泣流涕。这位皇帝的出生来历颇为奇特。

宋仁宗的老爹是宋真宗。那时真宗皇帝已四十多岁,虽已先后有过5个儿子,但都早亡了。现在仍然没有一个儿子,真宗十分着急。这天真宗偶尔在刘皇后处玩,碰巧想洗手,命令一传下去,端水进来的是一个白皙皮肤闪着光泽的妃子。真宗一见心下一动,就主动和她打招呼。交谈之下,知道她姓李。这位李姓妃子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道士仙人赤着脚从天上下来,嘴里说着:‘我来给你做儿子。’”

真宗听说这个梦后很高兴,当即告诉李妃说:“朕帮你把这个梦圆了!”

李妃随后有了身孕,第二年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刚开始还没有什么异常表现,到会走路了就产生出一个毛病来:要是给他穿上鞋子袜子,他就嚷着要立马给他脱去。因此他常常赤着脚在宫里跑来跑去,宫中都叫他“赤脚仙人”。这位赤脚仙人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宋代王明清的《挥尘后录》里记载了此事。《水浒传》里则说宋仁宗出生时啼哭不止,太白金星前来才止住孩子的啼哭。

仁宗皇帝就是母亲李妃梦里的赤脚大仙,李妃所说的梦就是一个直梦。

象征法与刘邦从人种变龙种

梦见什么就会发生什么的这种解梦方法有明显的缺陷。例如梦见亲人去世,并不是每次做这样的梦过几天亲人真会去世。梦见杀人或被人追杀,梦见自己在天上飞等等,这些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生。因此这种太直接的解梦方法必须改进。

改变之后的第一种解梦方法是象征法。《诗经·小雅·斯干》说:“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这首诗的意思是占梦官员说梦见熊罴,会生男孩;梦见虺(huǐ毒蛇或蜥蜴)蛇,会生女孩。熊罴有阳刚之气,所以象征男孩;虺蛇有阴柔之气,所以象征女孩。

这种象征法运用得最露骨的是封建时期的帝王之梦。凡是帝王或想做帝王的人,往往称自己或其母做了和“日(太阳)”、“龙”有关的梦。做梦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无从求证,骗起人来最方便。

这方面最有名的应该是汉高祖刘邦。刘邦本来是个无赖,做了皇帝后就编起故事说自己是龙种。这个故事说,刘邦的母亲早先有一次在一个大湖边休息,梦见了神人。当时雷电轰鸣,风雨大作,刘邦的老爹去看时,发现老婆身上有一条蛟龙。刘邦的母亲就这样怀孕了,结果生下了刘邦。刘邦也就从人种变成了龙种。

帝王将相做和太阳有关的梦就更多了。史书上说汉武帝的母亲梦见太阳投入怀抱,又说一个神女捧着太阳给她,她吞下后怀孕生下汉武帝。三国时吴主孙坚妻子做梦太阳入怀,生下孙权。南北朝时期前赵皇帝刘渊、北魏太祖拓跋珪、陈高祖陈霸先、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宋英宗赵曙、宋宁宗赵扩等等,都有关于梦见太阳的说法。

这种梦现代人很少做,也没有人信了。

连类法与离奇的“刍狗三占”

直解之外的第二种解梦方法是连类法。连类法是梦象和梦兆之间有某种紧密的联系,例如中国古代的占梦书中有这样的占法:

梦见灶者,忧求妇嫁女。

梦见杯案,宾客到也。

灶是用来做饭的,古代女性的工作主要是做饭洒扫,梦见灶自然可能反应了做梦的人希望娶妻或嫁女的心理。酒杯和桌案是招待客人用的,梦见杯案则预示会有客人来。这都是梦的连类占法。

连类法常常可以将梦象和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使得相同的梦象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曾经给魏文帝曹丕占过梦的三国时期著名占梦师周宣,他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人问周宣:“昨天晚上我梦见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模型),会发生什么事呢?”周宣说:“您会吃到一顿大餐。”没过多久这人果然参加了丰盛的宴会。后来这人又一次问周宣:“昨天晚上我又梦见刍狗,会发生什么事呢?”周宣说:“您可能出车祸,腿脚骨折,要多加注意啊!”没过多久这人果然差点出车祸,好在事先留意没出大的事故。后来这人再一次问周宣:“昨天晚上我还是梦见了刍狗,会发生什么事呢?”周宣说:“您家里将发生火灾,您要格外小心!”刚说完那人家里就起火了。

搞怪的是,那人三次说梦见刍狗都是他自己编造的。那人说:“那三个梦其实都是没有的事,我只不过想试试您的占梦怎么样,可是为什么您说的还都应验了呢?”周宣回答说:“这是神灵驱使您说出梦见刍狗的那些话,所以实际上和真梦是一样的。”那人又问:“三次梦见的都是刍狗,但您的说法都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周宣说:“刍狗是祭神用的草狗,祭祀的时候把它供在上面享用祭祀的肉菜祭品,这应在大餐上;祭祀完毕后刍狗没用了丢在地上,为车马碾压,这应在出车祸折腿;刍狗被车马碾压后有人捡来当柴火烧,应在家里可能失火。”

这就是著名的“刍狗三占”,记录在《三国志·魏志》中。周宣解梦的方法其实都是连类法,将刍狗先后出现的情况牵连到梦兆上。虽然历史上记载周宣的占梦都应验了,但直接拿刍狗对应现实情况实在很牵强。要是那人第四次再问周宣梦见刍狗,周宣又会怎样回答呢?

类比法与多种解法混用

直解之外的第三种解梦法是类比法。类比法是按梦象的某些特点来类推梦兆的方法。例如梦见登山表示将要高升,梦见泥泞中艰难前行表示做事会遇到困难等等。

据称唐代才女上官婉儿(664710)将出生时,其母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杆大秤,让她拿这杆秤称量天下士人。作为一个女孩在那时要称量天下读书人无异于痴人说梦。上官婉儿本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但在上官婉儿成长的时期武则天权势熏天,最终位极九五之尊,上官婉儿转而为武则天效劳,成为武则天在诏诰文笔上的得力助手。武则天死后上官婉儿又与把持朝政的韦皇后、武三思集团勾结关系。最终临淄王李隆基(即两年后的唐玄宗)起兵,上官婉儿与韦皇后等同时被杀身亡。在之前的唐中宗时代,上官婉儿备受青睐,曾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所谓用大秤“称量天下士人”的梦大概就是这时编造的。

有唐一代的帅哥、上官婉儿的情人之一、见风使舵大舵主崔湜(671-713),曾经与太平公主等谋划政变推翻唐玄宗李隆基。公园713年,唐玄宗果断下令先发制人,太平公主等被杀,崔湜则被流放岭南。走到荆州时崔湜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坐在法堂下一边听讲佛法一边照镜子。崔湜心下疑惑不安。那时有一个很会占梦的人叫张猷,崔湜请他来解这个梦。张猷说:“这个梦是个大凶兆。坐在下面听法是法从上来,表明朝廷会有令旨下来;梦见照镜子,‘镜’是‘金’字旁一个‘竟’,可能‘今’天就会完蛋。”不久果然有一个叫陆遗勉的御史赶来宣布皇上签发的文件,命令崔湜自尽谢罪。

这个占梦师张猷解梦用到多种方法,既有类比法(令从上来),也有拆字法(镜=+竟)和谐音法(金-今)。

拆字法与沈云卿吃冷羹

拆字法是根据汉字偏旁部首的组合替换等来预测事件。这种方法实质是文字游戏的一种延伸,与真正的解梦其实相差甚远。题名元代伊士珍的《琅嬛记》引有《玄散堂诗话》的这样一则记载。

唐代有一个叫沈云卿(或沈云甫)的诗人,一天他做梦在吃羹,那羹是冰冷的;梦中他又抬头看天空,看见天上有“无二”两个字。他觉得这个梦有些怪。第二天找到善于解梦的金迥秀来分析。金迥秀说:“这梦预示你会遇到美人喜结连理呢!”沈云卿当时已经结婚了,对金迥秀的解释有些困惑。可就在当天沈云卿外出时遇见了一位姿色绝代、才调无双的美人;这位美人就是苗蕴。更让人欣喜的是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后来终于结成金玉良缘,秦晋之好。沈云卿对此写诗一首:“十三学绣傍金窗,十六梳头压大邦。色比昭阳人第一,才同江夏士无双。”

金迥秀是怎么解梦的呢?原来他使用的正是拆字法。他说:“羹既然是冷的,就是没有火,‘羹’字去掉‘火’是‘美’字;天上无二,‘天’字去掉‘二’是‘人’字,合起来就是美人。”这种解梦方法实在匪夷所思。且不说这种方法的牵强曲折,就是“羹”字去掉“火”(灬)也不是‘美’字,上面还有一个“羔”字的上部呢。

但当时沈云卿得与美女执手,因此对金迥秀一顿恭维和夸赞:“您占梦太高明了!就是古代的占梦大师索紞、周宣也比不上您呢!”

反梦:富翁与仆夫梦中颠倒

谐音法最常见的是所谓梦见棺材预示升官发财,“棺”谐音“官”,“材”谐音“财”。这种看法在中国民间各地都很流行。

唐代人赵良器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他梦见十余口棺材并排放在地上。他在棺材上从东往西走过去,走到第十一口时脚下的棺材突然破了,把他的脚陷了进去。而后来的结果是,他在仕途上做过十一个官职,最后做到中书舍人时去世。梦象十分准确地预示了他做官的前后经历。

解梦的另一种方法是所谓“反说法”。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物类相感志》中说:“(梦)或翻倒成象,则号泣亡死,却得拜官受爵之应。”这种梦与现实相反的看法民间非常多,例如梦见痛哭反而会有喜事,梦见粪便等污秽脏物却会得财,梦见自己死了反而会长寿,等等。

“棺材”和官职、钱财对应起来,这方面东晋人殷浩(303-356)曾经有一个颇为戏谑的说法。殷浩的时代中国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东晋朝廷偏安东南一隅。殷浩曾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后来他领军北伐,指望恢复中原。结果两年下来他被打得大败而归。殷浩兵败后被朝廷废为平民,住在现在浙江衢州。在衢州时他常常用手指在空中写字,有好事的当地人偷偷观察他写字的笔画,发现写的是“咄咄怪事”四个字。成语“咄咄怪事”就是这样来的。

殷浩早年是有名的隐士和清谈领袖,誉满天下。他对梦见棺材与做官、梦见粪便与得财之间的关系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解释。有人问殷浩:“将要做官却梦见棺材,将要得财却梦见粪便,这是为什么呢?”殷浩回答:“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这是那时隐士清谈的一种观念,也反映了殷浩回答的机巧。

战国时期《列子·周穆王》所讲的一个反梦故事更加有趣而且含义隽永。

那时有一个大富翁尹氏,底下有很多佣人奴仆。这些佣人奴仆必须从早到晚没个消停地干活。其中有一个老跑腿的本来已经人老力衰,但是上面变本加厉地使唤他。白天一会儿这个管家命令他跑腿,一会儿那个头儿吆喝他办事。这样累了一天,到了晚上这个老佣人疲惫不堪,倒头就是大睡。由于白天太过劳累,到了晚上心力放松,天天夜里竟然做梦梦见自己当上了国王,身在万民之上,统管全国的所有事务。他在宫殿楼台游玩宴饮,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恣意所欲,其乐无比。但是一觉醒来,他又得听那些头目们张牙舞爪地指挥跑腿干活。有朋友看这个老佣人太过劳苦,打算宽慰劝解他,哪知道老佣人对这个朋友说:“人生百年,白天和黑夜各占一半。我白天当奴仆,劳苦是劳苦了些;但到了晚上我就当国王,快乐极了。有什么需要安慰的呢?”

再说大富翁尹氏,白天要安排各种事务,处理各种关系,又要担心自己的财产和家业,弄得形神俱疲,劳顿不堪,到了晚上也又累又乏,倒头就睡。但天天夜里竟然梦见自己给别人当仆人,又跑腿又下力,什么苦活都干。头儿们稍有不如意就对他数落辱骂,棍揍鞭打,无所不至。大富翁尹氏在睡梦中彻夜呻吟叫苦,一直到天亮才停歇。富翁受不了这种煎熬,向他的一个朋友倾诉。朋友说:“你要钱有钱,要名有名,要地位有地位,远远强过别人;只是到了晚上梦中做做仆人,这种享受和劳苦相互补偿,是最自然平常的规律。白天和夜晚你都想安逸快乐,哪有这样的事呢?”

故事的结尾是,大富翁听了朋友的话,降低了佣人奴仆们的工作任务和强度,放宽了干活的时间规定和限制;他又进一步调理减少自己考虑和担心的问题。这样子他夜里做梦当仆人的毛病就好了一些。

但是故事的结尾没说那个老佣人工作任务减轻以后做梦怎么样,推测可能是再不会做国王的梦了。

明朝末年凌濛初编的《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扩充改编的。

中国古人解梦的逻辑与非逻辑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古代解梦的主要方式有直解、象征、连类、类比、谐音、拆字、反说等等。这些就是古代解梦者广泛应用的逻辑。但客观地说,这些方式几乎都是毫无根据的牵强附会,所谓的“逻辑”中蕴含的却是“非逻辑”。

古代解梦的“非逻辑”可以从下面的两个故事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第一个故事完全是民间的,如下:

古时候一个秀才去赶考,他苦读多年,孤注一掷,因此心理压力非常大,精神上忐忑不安。赶考途中,一天他在客店里做了三个奇怪的梦。第一个梦梦见墙头上种着一棵白菜;第二个梦梦见下雨天他戴着斗笠出门,手上又拿着一把伞;第三个梦梦见他和一个喜欢的女子睡在一张床上,但却背靠着背。

秀才觉得这三个梦都很蹊跷,因此找了一个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说:“你这次考试会名落孙山,榜上无名哪。墙头上泥土都没有,种白菜能长起来吗?下雨天已经带了斗笠,手上又拿着一把伞,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和喜欢的人睡在一张床上却背对着背,这不是没戏吗?”

秀才听了十分沮丧,回到店里收拾行囊准备回家。店主人看见秀才收拾行囊,问明了情况后,店主人说:“算命先生解的梦都不对,这三个梦都应在你能金榜题名啊。第一个梦墙头上种白菜这是‘高中(种)’;第二个梦带着斗笠又打伞,这是准备周全;第三个梦和喜欢的女子背靠背睡觉,这说明是翻身的时候啦!你赶快去赶考吧!”

秀才听从了店主人的话,不再犹豫退缩,坚定信心进京应试。考试结果出来,秀才高中探花。

这个故事中算命先生和店主人解梦的结果是完全相反的。下雨天带了斗笠又拿一把伞的梦兆是什么,我们可以说是多此一举,也可以说准备周全。按照这样的解法还可以给出很多解释,这样,一个梦象通向的可能性是十分多的。古代解梦梦象和梦兆之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完全在于解梦人临时见机行事进行附会。

第二个故事记录于历史文献。

唐玄宗时代有一个著名的宫廷乐师,此人名叫黄幡绰。黄幡绰不仅音乐才能杰出,而且反应机敏,诙谐善辩,深得玄宗皇帝的喜爱和信任。安禄山叛军攻占长安的时候,唐玄宗被赶到四川去了。黄幡绰在长安城里没有走掉,仍然在宫中为逆贼安禄山服务。

一天,安禄山问黄幡绰:“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衣袖忽然变长,一直掉到台阶下。”黄幡绰回答说:“这是个吉梦啊,表明您会垂衣而天下治呢。”安禄山听了心下甚喜。又一天,安禄山问黄幡绰:“我梦见宫殿里的槅子(有格眼的门窗)倒了。这个梦怎么样呢?”黄幡绰回答说:“旧槅子倒了应该再立新的槅子,这是表示革故变新的意思啊。”安禄山听了也很高兴。

后来唐军打败安禄山收复长安城,为逆贼服务过的很多人被押解到玄宗那里治罪,黄幡绰也在其中。玄宗向来喜欢黄幡绰,心下已打算免了他的罪行。这时有人向玄宗奏报黄幡绰为安禄山解梦时巴结讨好逆贼,忘了皇上的恩宠。机敏的黄幡绰立刻辩解说:“微臣陷落在贼人手里,只好暂且哄着他,保留一条性命。今天能再次见到陛下,是因为给叛贼解梦时微臣已经知道他必定会完蛋。”

玄宗问:“你怎么知道?”

黄幡绰说:“叛贼梦见衣袖变长,这是出不得手;梦见槅子倒掉,这是胡(糊)不得(安禄山是胡人)。所以微臣早已知道叛贼的下场。”

玄宗听完一阵大笑,不再追究黄幡绰的罪行。

这个故事中黄幡绰前后两次回答完全不同,关键在于他善于揣摩迎合封建帝王的心理。黄幡绰反应灵活,随机应变,他的解梦基本上都是临时的胡编乱造。

黄帝为什么要作占梦书

中国古代有怎样一些占梦书?

现在见于著录最早的占梦专书是《黄帝长柳占梦》。

黄帝是三皇五帝之一,曾经与炎帝、蚩尤大战,最后一统华夏,成为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怎么会和占梦的书有关呢?

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相传黄帝在位的时候另有一个部落首领蚩尤。蚩尤暴虐无道,有兄弟九九八十一人。这81人的身体状况很奇特——他们全都是人面兽身,铜头铁额。他们吃东西也很有意思,他们从不吃饭菜,只吃河里的鹅卵石——他们的消化能力还不赖。和这样的人打仗显然是困难极了。

黄帝和蚩尤部落作战几十次也没能取胜,只好退兵。黄帝为此寝食难安,日夜盼望能够得到异能之士。一天晚上黄帝做了两个梦。一个梦梦见刮起了大风,大风将天下的灰土尘垢吹得干干净净。另一个梦梦见一个人拿着一把千钧的弓弩在驱赶上万头羊群。

黄帝醒后感到这两个梦非同寻常。黄帝反复思考了很久,终于对这两个梦有了一点眉目:大风能发号施令,这是可以执政的人;又将尘垢吹走,“垢”去掉“土”是“后”字,难道这是表示有姓风名后的人吗?拿着千钧的大弩,这是力量的象征;驱赶上万羊群,这是善于放牧的人,难道这是表示有姓力名牧的人吗?

黄帝自己占完梦,最后果然在海边找到了一个叫风后的人,在大湖边找到了一个叫力牧的人。风后精通阵法,发明有指南车;力牧力大无比,善于射箭。黄帝拜风后为相,力牧为将,成为黄帝著名的臣属。得风后、力牧之力,黄帝最后战胜了吃鹅卵石的怪人部落蚩尤。

黄帝通过这件事认识到梦的重要作用,因此写了一部占梦书。后世流传的黄帝占梦书叫《黄帝长柳占梦》,其中“长柳”是一种占梦的方法。这种占梦方法到底是怎样的,这部书又讲了些什么内容,可惜这两方面的情况都早已失传了,只剩下只言片语在其他文献中保留下来。

借名周公的解梦书

除黄帝占梦书以外,古今其他占梦书非常多,其中以“周公解梦”一类的书名最为常见。不夸张地说,凡是中国人,不管他相信不相信,几乎都知道“周公解梦”。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文王一共有10个儿子,老大伯邑考早逝,老二周武王继位。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建立了周人的统治。周武王在伐商成功后不久去世,幼子成王继位。这时周公摄理朝政,辅佐成王。在周公当政期间,周公进一步完善周人的封建宗法制度,制礼作乐,是周人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最重要人物。

从历史记载上看,周公并没有专门解过梦。那么后世的解梦书为什么都冠以周公的名字呢?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儒家十三经中的《周礼》、《仪礼》过去都有作者为周公的说法。《周礼》主要是讲周代职官制度的书,其中在掌管占卜的机构下专门设有占梦官,主持所谓“三梦之法”。《周礼·春官》说:“占梦(官)……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这是我们国家对梦最早的分类。由于相传周公是《周礼》的作者,因此后世有可能将周公和解梦联系起来。

把周公与梦联系起来最重要的一点还与儒家圣人孔子有关。周公是孔子最崇拜的偶像,孔子的睡梦中经常出现周公的形象。孔子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后人把睡觉也就戏称为“见周公”或“梦见周公”。由于周公与睡觉和做梦发生了紧密的联系,让这位梦中必然要见到的主人来做解梦的工作也就是最自然的事了。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所谓“周公解梦书”的版本十分繁多。“周公解梦书”最早可能出现于三国时代,在隋唐以后开始流行,到明清以后逐渐有一统天下之势。“周公解梦书”在民间虽然影响巨大,但它究竟具有怎样的实际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占梦书概览

除上面提到的两种占梦书外,历史上的梦书还有很多。据现在的文献资料来看,最迟在春秋时代肯定已经出现梦书。《晏子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时的齐景公得了水病,在床上躺了十几天。这天晚上景公梦见自己和两个太阳搏斗,结果输了。景公感到这个梦有些问题。第二天晏子朝见,景公就问晏子:“昨天晚上我梦见和两个太阳打斗,我没打赢,我恐怕是要死吧?”晏子说:“请把占梦的叫来。”让人用车子把占梦的接来——占梦者享受的待遇还挺高,占梦者问明晏子是怎么回事,然后说:“请让我回家查书去。”晏子说:“不用回家查书,景公的病是阴,太阳是阳,一阴胜不过二阳,他的病马上就会好。你就这么告诉他。”占梦者果然这么告诉景公,结果三天以后景公的病真的痊愈了。

这条记载中说占梦者要回家翻书,可见当时已经有占梦的书。至于究竟是哪一本书,现在已无法了解到了。

历史上留下书名的占梦书较早的还有《甘德长柳占梦》。甘德是战国中期的天文学家,《甘石星经》的作者之一。到了魏晋南北朝,见于著录的占梦书骤然增多,如京房《占梦书》,崔元《占梦书》,周宣《占梦书》,佚名《占梦书》、佚名《解梦书》,佚名《梦书》,佚名《新撰占梦书》,佚名《杂占梦书》等等,真可谓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唐代以后较著名的有道家学者卢重玄的《梦书》,做过唐昭宗时宰相的柳灿的《梦隽》,以及不知名人士的几部梦书。明清以后新出的较著名的占梦书有朱元璋的军师刘基(伯温)的《断梦秘书》,在梦书整理上花过大量心力的湖北应城人陈士元的《梦占逸旨》、《梦占元解》等。


待续:简云斋闲谈丨史海循“梦”之三:西方古代的梦世界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