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口音描述

乌克兰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典型的汉语语音偏误(口音)有如下表现:

、声母方面

  1. 送气音p[p‘] 、t[t‘]、k[k‘] 易发为不送气音b[p]、 d[t]、g[k]。

2. 不带音的b[p]、d[t]、g[k]、z[ts]分别发为带音的[b] 、[d] 、[g]、[z]或[dz]。

  例:“更”发为近似于[gəη];“奔”发为近似于[bən];“怎”发为近似于“[zən]或[dzən]”

3. r[ɽ] 受母语影响,发音近似于母语中的颤音P[r]

4. z[ts],c[ts‘],s[s] 受母语影响发为母语中的3[ð]和C[θ];另外c[ts‘]发音时气流较大,发出的音强劲噪音较多

  5. d[t],t[t`]发di[di]音和ti[ti]音时,易发成ji[tɕi]音和qi[tɕ`i]。

例:“肯定[diŋ]” 发为“[tɕiŋ]”

6. j[tɕ],q[tɕ‘],x[ɕ] 与zh[tʂ],ch[tʂ‘],sh[ʂ] 相混,尤其是在与[i]相拼合时。

7. 不送气音zh[tʂ] 易发为送气ch[tʂ‘]

例:“居住[tʂu]”发为“居处[tʂ‘u]”

l 将乌克兰学生的典型声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母

口音汉语声母

p[p‘]

b[p]

k[k‘]

g[k]

t[t‘]

d[t] /[tɕ’]

d[t]

[d] [tɕ]

g[k]

[g]

z[ts]

[z] [dz]

r[ɽ]

[r]

z[ts]

[ð]

s[s]

[θ]

c[ts‘]

发音时气流较大,发出的音强劲噪音较多

zh[tʂ]

[tʂ‘]

j[tɕ],q[tɕ‘],x[ɕ] 与

zh[tʂ],ch[tʂ‘],sh[ʂ]

混淆

二、 韵母方面

8. ɑ[a] 发音受母语影响,位置偏前偏高,发音时口腔很大。

9. 由于舌位的偏差,o[o]误读为u[u]。

10. [ɿ]、[ʅ]都读为[i],将zi[ʦɿ]、ci[ʦ’ɿ]、si[sɿ]、zhi[tʂʅ]、chi[tʂ’ʅ]、shi[ʂʅ]、ri[ɽʅ]误读为 [ʦi]、[ʦ’i]、[si]、[tʂi]、[tʂ’i]、[ʂi]、[ɽi]。

11.舌尖元音-i [ɿ] [ʅ]发为[ə],将zi[ʦɿ]、ci[ʦʰɿ]、si[sɿ]、zhi[tʂʅ]、chi[tʂʰʅ]、shi[ʂʅ]、ri[ɽʅ]发为近似[ʦə]、[ʦʰə]、[sə]、[tʂə]、[tʂʰə]、[ʂə]、[ɽə]。

如:“是[ʂʅ]”发为“[ʂə]”;“四[sɿ]”发为“色[ʂə]”。

12. ou[əu]、uo[uə] 在拼读的时候会出现“脱节”的情况,在听感上觉得把一个音节断开了,或介音发音过于明显。

13. ü[y]常发为[iu],含ü[y]的复韵母üe、üɑn、ün(üen)、iong[yŋ]的发音都受到影响。

例:“云[yn]”发为近似“[iun]”

14. 前后鼻韵母易混。

例:“北京[ʨiŋ]”发为“北今[ʨin] ”;“天安门[mən]”发为“天安萌[məŋ]”

15.ui[uei],iu[iəu] 发音时将韵尾拉长,忽略韵腹。

16.  en[ən] 发音时末尾带[ə]音。

l 将乌克兰学生的典型韵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韵母

口音汉语韵母

ɑ[a]

位置偏前偏高,发音时口腔很大

o[o]

u[u]

-i [ɿ] [ʅ]

[ə]/[i]

ü[y]

[iu]

前后鼻韵母

易混

ui[uei],iu[iəu]

韵尾拉长,忽略韵腹

en[ən]

发音时末尾带[ə]音

三、声调方面

17. 第一声(阴平)往往发成低平调33或22;若放到具体语境中有时会变为三声或接近三声。

例:“歌[kə55]曲”发为“[kə33]”

18. 第二声(阳平)收尾较低,只发到34

例:“脾气[p’i35]”发为“[p’i34]”

19. 第三声(上声)往往把发成二声,即35。

例:“丑[tʂʰou211]陋”发成“[tʂʰou35]”

20. 第四声(去声)降不到底,发成了高降调53,或起点过低,发成了低降调31。

例:“丑陋[lou51]”发成“丑陋[lou53]”

l 将乌克兰学生的典型声调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调

口音汉语声调

第一声

低平调33或22

第二声

收尾较低,音值近似34

第三声

似第二声,音值近似35

第四声

降不到底,发成了高降调53或低降调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