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送气音(p[p’]、t[t’]、k[k’]、q[tɕ’]、c[ts’]、ch[tʂ’])发为近似于不送气音([p]、[t]、[k]、q[tɕ]、c[ts]、[tʂ])的音。
例:兔[t’u]子跑[p’ɑu]了-肚[tu]子饱[pɑu]了
“跑步”发为近似于“宝步”;“通知”发为近似于“东知”;
“考试”发为近似于“搞是”;“吃饭”发为近似于“知饭”;
2、舌尖后音zh[tʂ]、ch[tʂ’]、sh[ʂ] 与舌尖前音z[ts]、c[ts’]、s[s]音区分不明显,均接近于舌叶音[ʤ]、[ʧ]、[ʃ]。
例:字词-自持-致辞-至迟 均发为[ʤɿʧɿ]
3、擦音f[f]与p[p’]相混。
例:“复杂”发为近似于“铺杂”;“朋友”发为近似于“缝友”;
4、h[x]位于词语第二个辅音处时易丢失;或强化为喉擦音k[k‘]。
例:“说话”发为近似于“说袜”;“大海”发为近似于“大矮”;
“喝水”发为近似于“科水”;
5、卷舌声母r[ɽ]发为[ʒ];或发为圆唇[rw]。
例:“然”发为 [rwan]或[ʒan];
将尼泊尔学生的典型声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母 |
口音汉语声母 |
z[ts]、c[ts‘]、s[s] |
与舌尖后音zh[tʂ]、ch[tʂ‘]、sh[ʂ]相混,发为舌叶音[ʤ]、[ʧ]、[ʃ] |
送气音 |
发为不送气音 |
f[f]与p[p’] |
相混 |
h[x] |
位于词语第二个辅音处时易丢失;或强化为喉擦音k[k‘] |
r[ɽ] |
发为[ʒ];或发为圆唇[rw] |
二、韵母方面
6、ü[y]的发音,容易误为i、u或iu。
7、er[ɚ]发为央化元音[ə]。
8、ei、uei、en、eng、uen、ueng中[ə]往往都发为[ɛ]。
将尼泊尔学生的典型韵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韵母 |
口音汉语韵母 |
ü[y] |
发为i、u或iu |
er[ɚ] |
发为央化元音[ə] |
ei、uei、en、eng、uen、ueng中[ə] |
往往都发为[ɛ] |
9、第一声(阴平)音高偏低,音值近似44;或变为其他声调(读成升调或降调)。
10、第二声(阳平)与上声混淆。
例:“移”发为“已”;“豪车”发为“好车”。
11、第三声(上声)曲折不明显,与阳平相混。
12、第四声(去声)起点不够高,调域狭窄,音值近似31或42。
将尼泊尔学生的典型声调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调 |
口音汉语声调 |
第一声 |
音高偏低,音值近似44;或变为其他声调(读成升调或降调) |
第二声 |
与上声混淆 |
第三声 |
曲折不明显,与阳平相混 |
第四声 |
起点不够高,调域狭窄,音值近似31或42 |